【新技术 “心”健康】守护心脏健康,听听他们怎么说?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
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但随着心脏疾病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院的技术、设备以及服务,
都已经今非昔比。
11月10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建院23周年特别直播,就邀请到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主任、介入中心主任宋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副主任陈绪发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李颖,由三位专家一同来与您谈谈“心”。
【心脏的结构】
心脏就像一个两室两厅的房子,里面还有水管、电路、门等。
①心脏的门——瓣膜。心脏的收缩与舒张,瓣膜的开启和关闭,保证了心脏血液的正常循环。这四扇门只能单向活动,如果门开不大,或者门关不紧,门掉了,都会发生瓣膜病,引发严重后果。
②心脏的水管——血管。用来运输血液,营养心肌。水管用得久了难免老化,导致动脉硬化。如果“垃圾”沉积过多,会形成动脉斑块,使水管狭窄、堵塞。我们的心脏冠脉血管狭窄后,就会发生冠心病,甚至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等等。
③心脏的电路——心电传导系统。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出了问题,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等心律失常类疾病。
④心脏的墙壁——心肌。如果墙破了洞、墙壁太厚或太薄也会引起相应的心肌疾病。
心脏结构复杂,任何一处都有可能发生病变,但相对应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宋丹主任一一为我们做出了介绍。
【无线起搏 无限生机 】
如果“心脏的电路”,即心电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心跳节律就会发生异常,也称之为“心律失常”。
过去只能靠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现在可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例如Micra起搏器,它仅有一颗胶囊大小,相较于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重量仅为1.75g,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默默守护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健康的“隐性保镖”。不仅平均使用时长长达12年以上,还能兼容1.5 T/3.0 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
【微创心脏搭桥术——小切口搭血管】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
冠心病首先会影响心脏,出现心绞痛、心衰、心梗、猝死等。其次,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会引起其他严重疾病,比如脑卒中、缺血性肾病、阻塞性动脉硬化症等。
1、药物治疗是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利用药物防止动脉产生收缩、痉挛、血栓,并通过扩张动脉等方法减轻堵塞情况。
2、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后,常规的正向操作导引钢丝操作技术难以顺利通过病变,因此,逆向导丝技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也使许多原本通过正向方法不可能成功的病变有了被开通的可能。相对于正向导丝技术,逆向导丝技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也被形容为“悬崖上的舞蹈”。
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副主任陈绪发为我们介绍到,心脏搭桥治疗是指冠状动脉堵塞后,在身体其他地方取根血管,放在堵住的血管旁边,相当于在再建一条路,再搭一座桥。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必须开胸,但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冠脉搭桥已进入微创时代。
【微创心脏换瓣术——不开胸换“心门”】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都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它们完美的配合工作,该关就关,该开就开,从而保证血液有效的有规律的输送出去,并且安全又回到心脏。但这些门如果发生问题,就会出现瓣膜性心脏病。
不少人在体力活动或运动后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都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信号。但不少人不以为意,常常等到症状严重了才去医院就诊,耽误了病情。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千万不要忽视!
如果家里的门坏了,可以简单的修一修,也可以换一个新的。修修补补继续用,叫“瓣膜修补”;换个新门,叫“瓣膜置换术”。目前瓣膜置换和成形手术仍是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随着新科技、新材料的发展,治疗方法、材料选择上有了巨大进步。
传统治疗以开胸手术为主,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大、恢复期漫长,而经导管/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利用导管在患者的股静脉或胸部微小切口进行穿刺,直达心脏,替换掉已经磨损的瓣膜,这种超微创手术让患者的伤口小之又小,甚至手术疤痕连肉眼都无法明辨,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一周左右即可出院,给高龄、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带来了福音。2016年,亚心医院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TAVI),将人工瓣膜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无需开胸。2018年,完成了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2020年,完成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2021年,完成实施首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
【心脏病防治,功夫在平时——心脏康复】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李颖为大家带来了心脏康复“秘籍”,我们一起来看看:
1测(测血压)
控制血压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65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要养成测血压的习惯。有条件要在家里常备一个血压仪,每天应做好血压、心率监测和纪录,每天根据病情需要测量4次以上,这些测量纪录的数据将是医生调整心血管药物的重要依据。
2动(适量运动)
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只静养不运动会增加20-30%的早死风险。而适当运动,能改善代谢异常,降低斑块形成甚至逆转斑块,还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猝死风险。李主任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进行一个运动评估,按照评估后的运动处方来运动,就可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减少运动导致发病的风险了。
3吃(合理膳食)
饮食计划我们可以参照DASH饮食结构。在DASH饮食结构中发现,如果能摄食足够的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以维持足够的钾、镁、钙等离子的摄取,并尽量减少饮食中油脂量(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油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发病风险的。
4想(心理指导)
对于某些心理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的心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好健康管理,绝大部分心脏病都能够被控制。
5防(烟酒等危险因素)
截至11月10日11:45,本场直播在长江云客户端、健康日报新媒体矩阵同步播出,总观看量52.2万。
想在家就能练习心脏康复操?
想了解更多“心”知识?
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
观看本场直播回放
通迅员:吕慧 余宇
编导:田思鹏
摄像:刘灿坤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杜若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晚上天天做梦是什么原因(晚上天天做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缺什么维生素)
[db:描述][详细] -
经常熬夜的打工人,你的心脏还好吗?
打工人,你的心脏还好吗?这是心脏,也是生命的忠实守护者,勤勤恳恳工作一生,推动血液流动,为人体所有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保证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心跳得不齐[详细] -
解密尖端“心”技术,听听他们怎么说?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但随着心脏疾病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的技术、设备以及服务,都已经今非昔比。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武汉亚[详细] -
它是免费的“降压良药”,每天做一次,血压更稳、身体更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我们都知道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健康长寿和预防疾病。但是,您知道吗,合理的运动还能帮助我们“治疗疾病”!运动是免费的“降压良药”“运动降血压”[详细]
-
栏目ID=3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