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中命e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发布时间:2022-11-17 11:37:53阅读:

    今天智云国际小小来和大家谈一谈聊一聊关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中命e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以及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相关信息的知识内容,由我先从目录开始一个个讲解细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你想测算一下你的情况,那就测算一下,同时收藏一下本站,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这是《易经》中由至圣先师孔子作的《说卦传》里的一句话。
穷理,就是穷尽天下万物的道理,对象是物理。
尽性,就是率性,就是张扬、发挥自我能力、愿望至最高,立脚点是人心即自我心、是个性、是自尊,也就是荀子说的“敬其在己者”。
穷理尽性,按毛主席的说法,就是在必然王国之上建立自己的自由王国,这在倡导人性自由的现代社会,它尤其有其指南性。它,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
命,首先有其唯心主义的含义在,即天命、命运、天数,也即在纷繁复杂、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里存在的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即如种瓜不会得豆一般自然、刚性、数学性。即“天命不唯常”。
命,也是孔子“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的“是”。
命,也是荀子“生乎由是,死乎由是,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里的“是”和“定”。
(他完整的话是:“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命,是一种状态、过程、结果。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命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民国时期的宗门大德袁焕仙居士曾有诗句:“色穷穷尽尽穷穷,穷到源头穷也空。”色相是空的,穷究再穷究,色相还是空的;但怎么个空法?穷尽自己的思维、智慧、精力到了极点之后,连穷也丢掉了,连穷也是空的了。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什么是尽心呢?耗尽自己所有的知识、智慧、身体、力量等等,所有自己能所有能学习到的和所拥有以及借助到的一切,去把一件事、一本书、一个道理做到底做到极致。然后再回头用心去观察、反省所经历的这些,就见到了人性;见到人性以后,也会慢慢懂得了形而上的天性之体,和形而下的自性本体。
儒道分家之后,道家提出了“修心炼性”;几百年后传到中国的佛学,提倡的是“明心见性”,只不过把“明心”和“见性”分为两个层次来修行。这可以看出,道家提倡“炼”,而佛家提倡“悟”。儒家的修炼方法则是:“存其心,养其性。”
存的什么心?仁心、爱心、善心、一个纯洁无暇之心。养,则是把人性善良的一面加以培养,促其成长。这就是儒家所为的“去人欲,存天理”之说。佛家道家喜欢深山古刹安静打坐,儒家大多选择一种叫“功过格”的工具来自我监督修行。
所谓功过格,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上很多空格,有的是一年用的365格,有的是一个月用的30格,一天一格记录自己的功过善恶,每天读完书之后,就静坐思过。如果做了好事有过善念的,就在格子中用红点标注;如果做过错事动过恶念,就标注为黑点。甚至还有一天用的、一个时辰一个格的12格。还有的是悬挂两个口袋,每做过一件错事,动过一次恶念,就放一粒绿豆到一个口袋里;做过善事,放一粒红豆在另外一个口袋里。
等到农历腊月23,那天是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福报的日子。大家都会摆好供品“祭灶”,然后细数自己一年里的善恶,如果恶多于善,就要在灶君画像面前跪下责成自己。儒家这种反省方法极其苛刻,做不得一点假,更不敢欺瞒上天的神灵,因为这是在“事天”。
这也是我坚持做工作日记的原因。人都有很多惰性,只有每天晚上卸下一天的工作之后,安安静静等整理一下一天工作中的得失对错,明天才会更好的投入工作。假如自己一天时间都是在偷懒中度过,那么,你自己都愧对要做的工作日记,你总不可能写上,某月某日,工作内容:喝茶、逛淘宝、煲电视剧吧。这是一种自我的鞭策和克服惰性的强制办法,因为你这不是做给公司看的,公司也不需要这个,而是你做给你自己内心看的。
“殀”是短命,60之前去世的都称为“殀”;“寿”是长寿之人,“俟”是等待的意思。孟子的原意是说一个完整的人生,无论在做什么,时时刻刻都应该是在“存心养性”,对寿命的长短不要去过多的考虑。诚如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生死无可确定,“存心养性”才是不二法门。尽心见性了,随时都可以坦然的面对死亡,即便寿命再短的殀去,那也是长寿;稀里糊涂的就算能长寿百年,那也只能算是“殀”。
“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尽心见性”之后,坦然的放弃血肉之躯而去,这就是立命了。这句话很有现实意义。记不得哪个作家说过的话了:“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作自己的最后一天,认认真真的去生活”。
工作何尝有不是如此呢?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对得起自己的本心。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感叹:稀里糊涂浑浑噩噩的半辈子了,一事无成,还不如人家几个月的人生精彩。

三、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和顺⑴于道德⑵而理 ⑶于义⑷,穷理⑸尽⑹性⑺以⑻至⑼于命⑽。出自于《易经·说卦》
大意为:《易经》和协顺从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而其条理都是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深究其中的道理全面了解《易经》固有的特点就会认为《易经》叙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
注释:⑴“和顺”和协顺从。《论衡·异虚》:“吾闻为人子者,尽和顺于君。”
⑵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⑶ “理”条理(指文章的组织结构。)。《荀子 儒效》:“井井兮有其理也。”
⑷ “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 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⑸“穷理”深究事物的道理。《后汉书 胡广传》:“探颐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⑹ “尽”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⑺ “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⑻ “以”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⑼“至”来;去。《左传 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⑽ “命”生活。唐韩愈《原人》:「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两间者谓之人。」

四、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句话出自《易传·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可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从而使人的生命与自然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

《南华真经·内篇·齐物论》中讲“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这句话在《南华真经·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中再次出现。

成玄英〔疏曰〕:此显至之体状也。知既造极,观中皆空,故能用诸有法,未曾有一物者也,可谓精微至极,穷理尽性,虚妙之甚,不复可加矣。

庄子《南华真经·外篇·天地》中有致命尽情的说法:

“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

成玄英〔疏曰〕:穷性命之致,尽生化之情,故寄天地之间而未尝不逍遥快乐。既达物我虚幻,是以万事销亡。

魏晋玄学家韩康伯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有一句话讲的很好:“命者,生之极,穷理则尽其极也。”

张三丰祖师在《大道论》中讲:

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眞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

张三丰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讲: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眞函,访眞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黄元吉祖师在《乐育堂语录》中说:

这句话明明分出三层工夫,不是说尽了性即可至命。若说尽了性学,就不需用命功,孔子当日又何必说“以至于命”四字?此可知尽性之后,明明有将性立命之功在!!!其功为何?语云:“性可由悟而得,命必待人而传。”

刘一明祖师在《通关文》中说:

修道立德,

必须有长久之志。

修真之道,

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穷理必穷至於无一毫有疑,

无毫不知,,,,,,

方是大彻大悟。

知之真,见之的,

而理始明;

尽性必尽至於无一点气质,

无一毫私欲,,,

方能空空洞洞。

明不昧,暗不迷,

而性始尽。

至命必至於脱离阴阳,

阳神成就,方谓功力悉化,

不动不摇,自由逍遥,

而命始立!

刘一明祖师还讲:

此皆教学者细心穷理,必须真知灼见,而不可粗心了事也。性命之学至重至大,不比世间寻常小事,可以将就而作,稍有些差错,欲求长生,反而促死,岂可轻易?故欲了性命,先要究明性命之理,然后好作性命之事。性命之理非身内有形有质之物,亦非身外至重至浊之物。说到此处,诸天及人皆当惊疑。其惊疑者,非身内,非身外,将在何处捉摸乎??????自古旁门三千六百,曲径三百六十,各分枝叶,自拈门户。以讹传讹,以盲引盲,分枝楂叶,愈久愈多。。。

穷理和格物致知,后来成为宋明理学非常重要的思想。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 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朱熹《大学章句·补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程朱等人释格物致知为“即物穷理”,二程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若曰穷其理云尔。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程氏粹言》卷一)

王阳明晚年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这几句话也可以理解什么是格物。

格物致知只能穷理,不能尽性。。。尽性需要进一步诚意、正心,还有赖于内圣外王两方面功夫、全方位努力。尽性是圣贤境界。

《孟子·尽心上》讲: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即尽性,尽性自然知性知天。这是立命的基础。

《中庸》第二十二章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圣人知万物先天本性,参赞乾坤。此时,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对此,黄元吉祖师在《乐育堂语录》中进一步阐述在平常修行中如何尽性:

诸子勿谓至诚尽性以尽人物之性,至于参赞化育,不在语默动静、日用作为,而别有神奇也。

须知至平至常,

即是至神至奇。

生们但尽其在己,强恕而行,而天地万物皆在我个中。大家细细参之,然欤否欤?如能真知其中之奥,日间涵养本原,忽焉浑浑沦沦,清清朗朗,则二气之氤氲,一元之默运,诚有不在天地而在我者。此即至诚无息、于穆不已、为物不贰、生物不测者也。

       以上就是智云国际小编对于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的内容
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三、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四、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信息和相关问题的汇总解答,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中命e为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责编: 网络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ID=3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