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书名号的用法归纳(书名号的用法归纳表格)

发布时间:2022-10-30 19:46:03阅读:

    今天澳航推介会小小来和大家谈一谈聊一聊关于书名号的用法归纳(书名号的用法归纳表格),以及标点符号有哪些用法?、成语组词,奇什么佳什么?、高一语文,总结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最好是专门针对高一的,谢谢、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总结相关信息的知识内容,由我先从目录开始一个个讲解细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你想测算一下你的情况,那就测算一下,同时收藏一下本站,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标点符号有哪些用法?

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复习
一、基本用法:
掌握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和分号这十种标点符号。现将这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如下介绍:
(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祈使句)
(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
(五)感叹号[用!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例: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
(六)冒号[用: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
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七)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 ’]两种。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
小学阶段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例:我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例1,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例2,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例3,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例1,他嘲笑着说:“你的手太‘巧’了!”
例2,这就是鼓吹资产阶段自由化的精英们所谓的“民主”。
(4)要注意的是:在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在提示语后面,除引语部分用引号外,还要加上另一种标点,表示这句话是谁说的。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
①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如:小李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②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如:“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③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如:“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谴责阿辽沙。
(八)省略号[用……表示]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例:“铃,铃……”小闹钟叫了起来。例2,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燥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1,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例2,老师,我……昨天……昨天错怪了你。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例如:哎!你这个人真是……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在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
(九)书名号[用《 》表示]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例1,《少年彭德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表示电影名知称)例2,请把六月一日的《作文报》借给我。(表示报刊名称)例3,我最爱唱《歌唱祖国》这首歌。(表示歌曲名称)例4,今天我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表示文章名称)例
5、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表示书籍名称)
(十)分号[用;表示]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例如: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的长句子,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之间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例如:大的面积不是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十一)破折号[用——表示]它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例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例如: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
例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
例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如: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表示递进的意思。例如: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二、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七种符号书写时一般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在紧靠文字的右边偏下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写在行文中间。引号的前后两部分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边标在文字的左边编上,后半边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上。
第二,书写换行时,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该紧跟一句话的末了一个字。引号的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同样,前半边也不能标在一行的末尾。另外,省略号和破折号可以标在一行的开头或末尾,但是不能把一个符号分为两截分行书写。
第三,标点符号有一定的形状,书写时必须规范化。

二、成语组词,奇什么佳什么?

小学一年级成语
百花争艳 春 意 盎 然 春 暖 花 开 湖 光 十色
跋山涉水 亭 亭 玉 立 生 机 勃 勃 千 姿 百 态
花枝招 展 姹 紫 嫣 红 连 绵 不 断 莽 莽 苍 苍
无边无 际 江 山 如 画 汹 涌 澎 湃 锦 绣 河 山
崇山峻 岭 高 耸 入 云 巍 然 屹 立 赤 日 炎 炎
繁星闪 烁 皓 月 当 空 花 好 月 圆 群 星 灿 烂
旭日东 升 阳 光 明 媚 艳 阳 高 照 冰 雪 消 融
草长莺 飞 春 光 明 媚 春 回 大 地 春 色 满 园
春色宜 人 落 叶 纷 纷 鸟 语 花 香 秋 高 气 爽
天寒地 冻 万 籁 俱 寂 银 装 素 裹 莺 歌 燕 舞
雨后春 笋 白雪皑 皑 春 回 大 地 万 物 复苏
柳绿花 红 莺 歌 燕 舞 冰 雪 融 化 泉 水 丁 冬
百花齐 放 百 鸟 争 鸣 三 心 二 意 七 上 八 下
五颜六 色 山清水 秀 万 紫 千 红 和 风 细 雨
鸟语花 香 千 山 万 水 千 方 百 计 东 张 西 望
万里无 云 欢 歌 笑 语 春 暖 花 开 百 花 齐 放
春风拂面 古 往 今 来 尊 老 爱 幼 亭 亭 玉 立
美丽动人 花 枝 招 展 心 满 意 足 爱 不 释 手
长命百岁 小 巧 玲 珑 生 龙 活 虎 年 幼 无知
千奇百怪 日 里 万 机 人 命 关 天 勤 奋 好 学
废寝忘食 百 读 不 厌 相 敬 如 宾 团 结 友 爱
活泼可爱 五 谷 丰 登 欢 天 喜 地 热 血 沸 腾
经久不衰 垂 手 可 得 叶 公 好 龙 塞 翁 失 马
守株待兔 亡 羊 补 牢 画 蛇 添 足 蒸 蒸 日 上
飞黄腾达 呼 风 唤 雨 美 不 胜 收 滥 竽 充 数
小学二年级 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挡车 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成语和四字词语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而出,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光彩夺目,万紫千红,挨挨挤挤,
小巧玲珑,成千上万,饥寒交迫,皑皑白雪,长途跋涉,
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沉默不语,不约而同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孤单失群,和颜悦色,连绵不断,恍然大悟,买椟还珠,各式各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受益无穷,鸦雀无声,情不自禁,人山人海,诚心诚意,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竭尽全力,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四面八方,七嘴八舌,迫在眉睫,喜出望外,端端正正,如愿以偿,蹑手蹑脚,左顾右盼,匆匆忙忙 寸草不生,夜幕降临,古往今来,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恋恋不舍,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趔趔趄趄,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清晰可辨,一模一样,
感激不尽,交口称赞,闻名遐迩,五官端正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天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熊熊大火,零零星星,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金光四射 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 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小学四年级成语
德高望重 为人师表 因材施教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桃李满天下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 亲如手足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不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心心相印 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浩月千里、风清月朗 皓月当空 玉兔东升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习习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一鸣惊人 足智多谋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亭台楼阁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高楼大厦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门庭若市 高朋满座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水泄不通 络绎不绝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五颜六色 含苞欲放 百花齐放 五彩斑斓 迎风吐艳 姹紫嫣红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滥竽充数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洛阳纸贵 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大雪初霁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喜上眉梢 兴高采烈 .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一色 山水相依 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济世、杏林高手 精忠报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如家、 为国捐躯 、碧血丹心、保国安民 忧国忧民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多姿多彩 色彩斑斓 绚丽多彩 花红柳绿 流光溢彩 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凿壁偷光 不耻下问 废寝忘食 悬梁刺股
六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云雾迷蒙 连绵不断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云横秦岭 孤风突起 目之所及 千山一碧 日益密切 兴国安邦 高不可攀 盛气凌人 万古长青 千锤万凿 排山倒海 一涌而出 翻天覆地 天之骄子 小心翼翼 颇负盛名 和蔼可亲 纹丝不动 居高临下 满腔怒火 一如既往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一本正经 应接不暇 粉妆玉砌 彤云密布 返朴归真 苟延残喘 蹑手蹑脚 不拘一格 罪魁祸首 晨钟暮鼓 神秘莫测 遮天蔽日
五年级上册成语
临危不惧 披头散发 淋漓尽致 争先恐后 惊心动魄 近在咫尺 鬼斧神工 无与伦比 不可思议 浩浩荡荡 人声鼎沸 风和日丽 绚丽多姿:耀眼华丽,多姿多彩。 纵横交错 盘根错节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昂首阔步 至理名言 暴风骤雨烈。心旷神怡。出其不意 可望而不可即 冥思苦想 汗流浃背 镇定自若 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人困马乏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万籁俱寂。丢盔弃甲 眉开眼笑 神机妙算 叫苦连天 惊慌失措。 闻所未闻 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烟熏火燎 翻来覆去 新陈代谢 吐故纳新 应接不暇 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不可开交井然有序舍己救人巍然屹立 生死攸关 不堪设想。不知深浅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懊悔不已 气急败坏 畏缩不前 和蔼可亲 闻明遐迩 落荒而逃 津津有味 郁郁葱葱
六年级语文下册成语
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 人才济济 大名鼎鼎 千里迢迢 风尘仆仆 文质彬彬 衣冠楚楚 世世代代 日日夜夜 原原本本 浩浩荡荡 曲曲折折 口口声声 .聚精会神 千钧一发 五湖四海 .满目琳琅 顶天立地 流光溢彩 沁透心脾 锱铢必较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嘘寒问暖 波澜壮阔 非分之想 初出茅庐 如饥似渴 成竹在胸 迫不及待 别具一格 不假思索 接二连三 莞尔一笑 始料未及 无拘无束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伶伶俐俐 端庄典雅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出乎意料 腰缠万贯 解囊相助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忐忑不安 天涯海角 无济于事 无怨无悔 泣不成声 工艺精湛 宏伟杰作 阡陌纵横 波光粼粼 屋宇错落 古柳参差 宛若飞红 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驻足观看 鳞次栉比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 一丝不苟 惟妙惟肖 狂涛骇浪 暴风骤雨 腾云驾雾 壮志豪情 无 .步履沉重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破折号: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 语意的跃进;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统领下文;
书名号的用法比较简单,但是在“某某编辑部”、 “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中书报栏目名用不用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有哪几种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概括段意有哪些方法?
1摘句法
2自然段归并法
3根据过渡句来概括
4问题连接法
如何读懂作文题目?
抓住关键字或词,展开联想。



三、高一语文,总结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最好是专门针对高一的,谢谢

常用标点符号主要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 、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 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16) 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 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 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 、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 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 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 (26) 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 、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6) 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四、 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 日期: 10月20日

地点: 县剧院
● 【特别提醒】

A、 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 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 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 引号

主要作用有:

1 、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 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如:(46) 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 表明是简称。如:(37) 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 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 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 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49) “五四”运动 (50) “一二·九”运动

7、 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 (51) 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 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 (54)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 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从注释的范围看,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如:(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句末可用点号。

如:(59) 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三 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 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 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 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 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 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 表分项列举。

7、 用于副标题前。

● 【提示】 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 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五 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 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 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丛书名称也标书名号,“丛书”两字是否在书名号内,宜视该丛书封面上有无冠“丛书”两字而定,有“丛书”字样的,“丛书”两字放在书名号内,无“丛书”字样的放在书名号外,如《力学丛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

四、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总结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句号等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用法,下面整理了初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和顺口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

        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标点符号顺口溜

       
1、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2、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3、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以上就是澳航推介会小编对于书名号的用法归纳表格(标点符号有哪些用法?)的内容
一、标点符号有哪些用法?;
二、成语组词,奇什么佳什么?;
三、高一语文,总结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最好是专门针对高一的,谢谢;
四、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总结信息和相关问题的汇总解答,书名号的用法归纳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责编: 网络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ID=3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