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今天起,拒绝EMO,给坏情绪来个“大扫除”!

发布时间:2022-10-11 08:18:20阅读:

从“网抑云”到“我emo了”

再到“精神内耗”

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反映出

大家容易情绪低迷、浮躁焦虑的现状

严重者更是深陷抑郁旋涡,难以自拔

说起抑郁症,它不单单是一种“坏心情”,更是一种常见疾病。2022年10月10日恰逢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上午10点,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武汉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湖北省心理健康专科联盟、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协会、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大健康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科普直播《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准时上线。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院长李毅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抑郁病房主任陈静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心身病区主任王宗琴三位专家大咖做客直播间,围绕今年的主题“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畅谈“我们如何对抗抑郁”。截至11:30,直播在长江云客户端、健康日报新媒体矩阵,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总观看量56.1万。

一、少年已知愁滋味,莫把抑郁当叛逆

1.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现状

近期,一则“4岁孩子担心家中变故患抑郁症”的新闻上了热搜,尽管此案例属于极端个案,但是不得不承认,抑郁症发病群体已经呈年轻化趋势,2020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总患病率为17.5%。由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不典型,容易父母忽视,导致了该病的识别率低,就诊率低。

2.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诱因盘点

抑郁症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诱因,分为以下五点:

①性格因素:急性抑郁发作的青少年,病前个性多倔强、违拗。慢性抑郁的青少年病前多表现出敏感、被动、自我苛求等特点。

②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父母吵架,家庭暴力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抑郁的因素。另外,一些家长对孩子成才成长有着不顾现实的期待,或者不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都让孩子压力极大。

③学业因素: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诸如分数、考级、名次、过关等等字眼,都令许多学生“谈虎色变”。

④就业因素:如今就业市场不乐观,大中专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存在就业难、工作难、创业难等问题,感觉压力巨大、情绪不稳。

⑤网络因素:儿童青少年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世界和现实的不相符导致他们有严重的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消极情绪,长时间就容易患抑郁症。社会不良风气、网络精神垃圾等等,对发育成长期的青少年形成巨大思想冲突、心灵冲击和行为影响。

3. 如何科学识别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首先,不同年龄段抑郁障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要注意观察。学前儿童通常难以描述抑郁心境和体验 ,所以躯体主诉较多,也可以表现为烦躁不安、分离焦虑;而青少年已经可以表达抑郁的情绪了,所以他们更多地表现为低自信、无望感、睡眠障碍、食欲障碍、学业困难、违抗、攻击等行为问题,还会有一些自伤、轻生观念和行为。

另外,抑郁症对儿童青少年的多种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包括语言的流畅性、注意力维持、语言记忆等方面。如果出现了类似异常表现,就得引起重视,及时干预了。

4. 如何正确预防疏导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学校、家长、社会需要多方协同,共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从学校来讲,要优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中锻造美丽心灵。

对家长而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需要倾注爱心、认真教育、正确引导、积极影响,让孩子在理解尊重、快乐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从社会角度而言,有关职能部门要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加强网络、游戏、出版、演艺等市场管理,积极开展防灾知识、交通安全、规避危险、食品卫生、心理健康等宣传和教育。同时要设身处地为青少年就学、就业、工作、生活提供方便、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温暖、享受幸福。

二、关爱“她们”,对抑郁症的“偏爱”说拜拜

1. 抑郁症为何更“偏爱”女性?

有些精神障碍具有性别差异,抑郁障碍就是其中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就抑郁症的患病率而言,女性是男性的2倍。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比如月经期、孕产期和围绝经期都是抑郁的高发时期。抑郁“偏爱”女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女性抑郁源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就是女性激素水平剧烈变化的时期,比如女性青春期、经前期、孕产期和围绝经期。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女性体内抗焦虑、抗抑郁的化学物质减少,从而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其次,女性抑郁也源于社会心理因素。女性在生活中往往比男性遭受更多的应急源,她们在职场竞争之外,同时还要承担许多家庭工作,双重角色难以平衡。

2. 不同年龄女性抑郁症的不同表现

虽然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女性抑郁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同年龄女性抑郁的表现是不同的。

青春期女性的抑郁常常与家庭关系、校园霸凌、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有关,抑郁常常伴有烦躁、兴奋、冲动,甚至自伤行为。

月经期抑郁常见于30-40岁的育龄期女性,并主要呈现为经前综合征。特点就是育龄期妇女在经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比如,在经前1周,出现烦躁易怒、紧张、精神过敏、对工作和生活感到力不从心、水肿、腹泻、乳房胀痛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无力、感觉异常等,这种症状逐渐加重,到月经来潮前2-3天最为严重,月经来潮后症状突然消失。

更年期抑郁女性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低落,强烈的无意义感,兴趣的减退,缺乏愉快感,做事没有动力,同时伴有明显的焦虑,及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比如潮热,尿频尿急,还有的因为激素水平改变带来的代谢相关问题,比如肥胖、关节疼痛等。

3. 正视产后抑郁,尊重孕产妈妈

产后抑郁是分娩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在分娩后的第一周,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的产妇出现产后抑郁障碍。产妇会出现情绪低落、哭泣、敏感多疑、对于孩子的健康过于担心,或者相反,拒绝亲近或照顾孩子,担心自己无能力照顾孩子,或者感到自己无力付出等。

产后抑郁的原因常常与女性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直接相关。在此意义上,产后抑郁的发生并不因为产妇的学历高、性格好就不发生,所以出现产后抑郁的女性不必有羞耻感;其次,有些产后抑郁与家庭心理因素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产后抑郁还与产妇与母亲的共生关系有关,这种未完成的分离会导致产妇不能很好地胜任母亲这一角色。事实上,这种未分化的共生关系,常常源于家族代际创伤。

总之,大家需要不带歧视与偏见地正视产后抑郁的存在,尊重产妇的感受,多多陪伴,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同时,产后抑郁的治疗是有效的,这包括了药物治疗,也包括心理治疗,还可以是物理治疗,而且预后是良好的。

三、 撕开孤独的假面,识破老人的抑郁真相

1.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会感觉到孤独、多愁善感,老年群体的抑郁症同样不可忽视。老年抑郁症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60岁以上的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障碍,既包括老年期首发的抑郁障碍,也包括老年前期发病持续到老年期或老年期复发的抑郁障碍,还包括老年期各种继发性抑郁障碍。WHO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15%,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保守估计为10%-15%,甚至某些估计范围高达45%。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诱发病因、诱发因素较多,会涉及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生化的改变和患有慢性疾病相关,另外也跟儿女成家立业、家庭成员变故、空巢、退休、社交圈缩小、社会角色转变、亲朋好友离开的触景生情、应激事件以及长期服用药物等有关。

2.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太典型,大约1/3的患者以疑病为首发症状,其次是躯体症状比较明显,其他表现还包括焦虑、抑郁、激越、轻生意念等,同时很多患者还伴有不同类型的认知损害

3. 子女关怀对缓解老年抑郁症至关重要

老年抑郁患者最需要的是子女关怀,有78%的老年患者认为子女关怀是缓解抑郁最有效的方式。老年人已经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他们的孤独、失落、空虚、抑郁不为人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老年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而自行停药,致使病情反复,让很多老人深受折磨。这些都需要家人子女的陪伴照料和支持。

总的来说,家庭需要做好生活护理、监督继续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轻生征兆,同时重塑家庭关系,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做好心理护理等工作。

4. 科学治疗老年抑郁症需要双管齐下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包括专业治疗和个人调适两个方面。

专业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基于问题导向的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物理治疗(MECT、rTMS),同时积极配合躯体疾病的治疗。

个人调适层面则需要老人自己能够勇敢自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积极接纳自己的疾病和情绪,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规律作息,多动手勤动脑,坚持运动。

四、甩掉心里的“黑狗”,笑迎精彩人生

1. 快速识别抑郁症

抑郁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同时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而且往往有显著的躯体症状。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间歇期是可以完全缓解的。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也可表达为“六无”:无乐趣、无希望 、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处。

2. 抑郁症的身体表现

抑郁会在身体的各个系统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心慌、胃肠道功能障碍,慢性疲劳、部分和性质不定的疼痛、呼吸困难、性欲抑制等。这导致很多抑郁患者首先会选择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心内科就诊,反复检查,延长了治疗周期,也影响疾病的预后。

3. 优先评估,对症治疗

针对轻度抑郁患者来说,加强运动和自我调节是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的,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找到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建议和治疗。中度抑郁患者则需要遵医嘱配合用药并且辅助必要的心理治疗。重度抑郁患者则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有必要需要尽早住院治疗。

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携手科学防治抑郁症

别让抑郁症这条“黑狗”

打搅我们的精彩人生!

错过直播的小伙伴

也可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收看直播回放哦!

编导/图文编辑:张伊灵

海报设计:李丹丹

摄像:刘灿坤

(责编: 网络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ID=3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